潜江90后大学生养生态龙虾 年收入预计突破2000万 |
时间:2017-05-20 20:29:47 来源: 作者: |
春暖花开,水美虾肥,捕虾正当时。 16日凌晨4时许,记者走进位于周矶办事处金星村三组的潜江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龙虾养殖基地,一大片虾池里,数名工人头顶黄色的灯光,划动着小船,将放置在池内的虾笼提起,虾笼里满满装着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随着工人们从上往下一倒,小龙虾欢快地跃进虾筐。 “这些小龙虾要经过称重、分拣,超过6钱的非常受欢迎,小一点的可以当种虾卖,再小点的就放回池里养着,这几天小龙虾市场行情不错,6钱以上的每斤最少能卖到40元。”27岁的虾宝公司董事长陈龙笑着说。 别看陈龙年纪轻,在小龙虾养殖方面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土专家”。大学毕业后,陈龙在广州就业,2009年适逢潜江市举办首届龙虾节,觉得养虾大有可为的陈龙,在获得父亲的支持后,毅然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学习养虾。 为了掌握小龙虾养殖技术,陈龙一切从零开始学起。他从网上查找小龙虾养殖相关信息,虚心请教水产专家,潜心攻读《遗传学》《藻类学》《湖藻学》《微生物学》等水产有关书籍。 创业总是伴随着艰辛与曲折。2012年,陈龙租用金星村100亩莲蓬池,将理论化作实践,对小龙虾的重要食物来源——底栖生物进行研究。谁料当年莲蓬发虫,而施用药物对底栖生物的成活有影响。为了杜绝药物,陈龙选择赔偿莲蓬池主的损失。次年,莲蓬池主突然提出不再提供研究场地,陈龙近80万元的研究经费付之东流。 一度,陈龙的心情跌到谷底,然而父亲的鼓励、打气,让他对小龙虾养殖事业再次充满激情。2013年,陈龙承包500亩水田,472亩种植藕带,28亩专门研究小龙虾生长环境、育种等。为了观察小龙虾生活习性,有时候他一动不动趴在虾池边观察,一待就是一整天。陈龙说,这样才能不影响到小龙虾的活动,获得更加准确的资料。 多年蛰伏,一朝蝶变。2014年,陈龙培育出抗体强、存活率高的麻壳虾,同时获得了高产,28亩麻壳虾卖了57万元。2015年8月,尝到甜头的陈龙将虾池扩增到813亩,500亩养虾,313亩种植水草研究微生态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定要将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控制在阈值以内。水草对净化水质有极好的效果,我们要及时补充有益菌,分解小龙虾粪便,为水草和藻类提供肥料,水草和藻类生长旺盛,浮游动物就多了,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营养。”陈龙告诉记者,除留下一部分种虾,其余均可卖出,每年基地毛收入为5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小龙虾单只重量在3至6钱之间,根据龙虾大小、肉质、清洁程度不同,地头售价为每斤38元左右。而陈龙养殖的小龙虾单只重6至8钱的在市场上每斤售价40元,8钱以上48元,发往外地则更高。 “我们的虾都是绿色生态养殖,养殖过程中坚持不用药、少喂料,用生态的办法养好虾。”陈龙自豪地说。市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姜有余看到陈龙的虾后评价:“这个虾子养得好!这种虾子只有在大湖里才出现过!” 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去年11月,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陈龙还新增2400亩虾田,将虾稻共作与小龙虾精养相结合,预计今年毛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 “我们公司组建了专业团队,主要进行小龙虾遗传育种、小龙虾微生态重建与修复、小龙虾繁养一体化和小龙虾疾病防控四大系统工程试验,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陈龙对小龙虾品质的执着,就像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认同。在他看来,小龙虾产业发展关键要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全市小龙虾产业都将出现灭顶之灾。 陈龙说。今年3月,由他和一部分虾农共同发起的《坚持生态养殖,自觉维护潜江龙虾品牌》倡议书,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虾农的一致认同。 谈到今后的计划,陈龙说,将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底线,开展小龙虾养殖,同时准备建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网上交易平台,在扩大销售量的同时,打响自己的龙虾养殖品牌。(来源:潜江日报) |
|
盱眙龙虾网
|
|